Zhu.Yang

朱阳的个人博客(公众号:think123)

0%

MongoDB设计技巧

范式化设计还是反范式

考虑下这样的场景,我们的订单数据是这样的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商品:
{
"_id": productId,
"name": name,
"price": price,
}

订单:
{
"_id": orderId,
"user": userId,
"items": [
productId1,
productId2,
productId3
]
}

当我们查询订单内容的时候,先通过orderId查询订单,然后在通过订单信息中的productId查询到对应的商品信息。这种设计下一次查询无法获取完整的订单。

范式化结果就是读取速度比较忙,当所有订单的一致性会有保证。

在来看看反范式化设计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订单:
{
"_id": orderId,
"user": userId,
"items": [
{
"_id": productId1,
"name": name,
"price": price,
},
{
"_id": productId2,
"name": name,
"price": price,
},
]
}

这里将商品信息作为内嵌文档存在订单数据中,这样当显示的时候就只需要一次查询就可以了。

反范式读取速度快,一致性稍弱,商品信息的变更不能原子性地更新到多个文档。

那么我们一般使用哪一个呢?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以下问题

  1. 读写比是怎样的?

可能读取了商品信息一万次才修改一次它的详细信息,为了那一次写入快一点或者保证一致性,搭上一万次的读取消耗值得吗?还有你认为引用的数据多久会更新一次?更新越少,越适合反范式化。有些极少变化的数据几乎根本不值得引用。比如名字,性别,地址等。

  1. 一致性重要吗?

如果是肯定的,则应该范式化。

  1. 要不要快速的读取?
    如果想要读取尽可能快,则要反范式化。在这个引用中就无所谓了,所以不能算考量因素,实时的应用要尽可能地反范式化。

订单文档非常适合反范式化,因为其中的商品信息不经常变化。就算变了也不必更新到所有订单。范式化再次就没有什么优势可言了。

所以本例中就是将订单反范式化。

嵌入时间点数据

当一个商品打折或者换了图片,并不需要更改原来的订单中的信息。类似这种特定于某一时刻的时间点数据,都应该做嵌入处理。

在我们上面提到的订单文档中有一处也是这样,地址就属于时间点数据。若某人更新了个人信息,那么并不需要改变其以往的订单内容。

千万不要嵌入不断增加的数据

MongoDB存储数据的机制决定了对数组不断追加数据是很低效的。在正常使用中数组和对象大小应该相对固定。

嵌入20,100,或者100000个子文档都不是问题,关键是提前这么做,之后基本保持不变。否则放任文档增长会使得系统慢的你受不了。

对于那些不断增加的内容,必须评论这个时候应该将其作为单独的文档处理比较合适。

尽可能预先分配空间

只要知道文档开始比较小,后来会变为确定的大小就可以使用这种优化方法,一开始插入文档的时候,就用和最终数据大小一样的垃圾数据填充,比如添加一个garbage字段(其中包含一个字符串,串大小与文档最终大小相同),然后马上重置字段

1
2
3
db.collection.insert({"_id" : 1,/* other fields */, "garbase": longString});
db.collection.update({"_id" : 1, });

这样,MongDB就会为文档今后的增长分配足够的空间

mongodb中存储文档是预留了空间的,允许文档扩容,但是当文档增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,就会超过原本分配的空间,此时文档就会进行移动

用数组存放要匿名访问的内嵌数据

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内嵌的信息到底是用数组还是用子文档存。如果确切知道要查询的内容,就要用子文档。如果有时候不太清楚查询的具体内容,就要用数组。当知道一些条目的查询条件时,通常该使用数组。

假设我想记录下游戏中某些物品的属性。我们可以这样建模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{
"_id": 1,
"items" : {

"slingshot": {
"type" : "weapon",
"damage" : 30,
"ranged" : true
},

"jar" : {
"type": "container",
"contains": "fairy"
}

}
}

假设要找出所有damage大于20的武器,子文档不支持这种查找方式,你只能知晓具体某种物品的信息才能查找,比如{“items.jar.damage”: {“$gt”:20}}.
如果无需标识符,就要用数组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{
"_id": 1,
"items" : [

{
"id" : "slingshot"
"type" : "weapon",
"damage" : 30,
"ranged" : true
},

{
"id" : "jar",
"type": "container",
"contains": "fairy"
}

]
}

比如{”items.damage”:{“$gt”:20}}就行了。如果还需要多条件查询,可以使用$elemMatch.

如何使用自增id代替ObjectId

有时候在使用过程中受限于业务或者其他情况,并不想使用ObjectId,而是想要使用自动Id来代替。但是MongoDB本身并没有提供这个功能,那么如何实现呢?

可以新建一个collection来保存自增id

1
2
3
4
5
6
{
"_id" : ObjectId("59ed8d3df772d09a67eb25f6"),
"fieldName" : "user",
"seq" : NumberLong(100064)
}

fieldName表示哪个集合,那么下次要使用的时候只用取出这个值加1就可以了。代码如下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 public Long getNextSequence(String fieldName, long gap) {
try {
Query query = new Query();
query.addCriteria(Criteria.where("fieldName").is(fieldName));

Update update = new Update();
update.inc("seq", gap);

FindAndModifyOptions options = FindAndModifyOptions.options();
options.upsert(true);
options.returnNew(true);

Counter counter = mongoTemplate.findAndModify(query, update, options, Counter.class);

if (counter != null) {
return counter.getSeq();
}
} catch (Throwable t) {
log.error("Exception when getNextSequence from mongodb", t);
}
return gap;
}

不要到处使用索引

索引是很强大,但是要提醒你的是,不是所有查询都可以用索引的。比如你要返回集合中90%的文档而非获取一些记录,就不应该使用索引。

如果对这种查询用了索引,结果就是几乎遍历整个索引树,把其中一部分,比方说40GB的索引都加载到内存。然后按照索引中的指针加载集合中200GB的文档数据,最终将加载
200GB + 40GB = 240GB的数据,比不用索引还多。

所以索引一般用在返回结果只是总体数据的小部分的时候。根据经验,一旦要大约返回集合一般的数据就不要使用索引了。

若是已经对某个字段建立了索引,又想在大规模查询时不使用它(因为使用索引可能会较低效),可以使用自然排序来强制MongoDB禁用索引。自然排序就是“按照磁盘上的存储顺序返回数据”,这样MongDB就不会使用索引了。

1
db.students.find().sort({"$natural" : 1});

如果某个查询不用索引,MongoDB就会做全表扫描。

索引覆盖查询

如果你想要返回某些字段且这些字段都可以放到索引中,那么MongoDB可以做索引覆盖查询,这种查询不会访问指针指向的文档,而是直接用索引的数据返回结果,比如有如下索引

1
db.students.ensureIndex(x : 1, y : 1, z : 1);

现在查询被索引的字段,并要求只返回这些字段,MongoDB就没有必要加载整个文档

1
db.students.find({"x" : "xxx", "y" : "xxx"},{x : 1, y : 1, z : 1, "_id" : 0});

注意由于_id是默认返回的,而它又不是索引的一部分,所以MongoDB就需要到文档中获取_id,去掉它,就可以仅根据索引返回结果了。

若是查询值返回几个字段,则考虑将其放到索引中,即使不对他们执行查询,也能做索引覆盖查询。比如上面的字段z。

AND查询要点

假设要查询满足条件A、B、C的文档。满足A的文档有40000,满足B的有9000,满足C的有200,要是让MongoDB按照这个顺序查询,效率可不高。

如果把C放到最前,然后是B,然后是A,则针对B,C只需要查询最多200个文档。

这样工作量显著减少了。要是已知某个查询条件更加苛刻,则要将其放置到最前面。

OR型查询要点

OR与AND查询相反,匹配最多的查询语句应该放到最前面,因为MongDB每次都要匹配不在结果集中的文档。

单表查询尽量使用Respostory

开发中,对于简单的查询我一般使用MongoRepository来实现功能,如果有复杂的结合MongoTemplate,注意这两者是可以混合使用的。

converter的建议

开发中我们要写对于一个collection,其中有些特殊的类型(比如枚举)需要我们写converter,大多时候是双向的,比如db–>collection和collection–>db
如果只有一个类型需要转换,我们可以针对这一个属性进行转换,比如下面的例子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
@WritingConverter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UserStatusToIntConverter implements Converter<UserStatus, Integer> {

@Override
public Integer convert(UserStatus userStatus) {
return userStatus.getStatus();
}
}


@ReadingConverter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UserStatusFromIntConverter implements Converter<Integer, UserStatus> {

@Override
public UserStatus convert(Integer source) {
return UserStatus.findStatus(source);
}
}

一个字段还好,如果一个类中有很多个字段都需要做转换的话,就会产生很多个converter,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写一个类级别的转换器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@ReadingConverter
@Component
public class OperateLogFromDbConverter extends AbstractReadingConverter<Document, OperateLog> {
@Override
public OperateLog convert(Document source) {

OperateLog opLog = convertBasicField(source);

if (source.containsKey("_id")) {
opLog.setId(source.getLong("_id"));
}

if (source.containsKey("module")) {

opLog.setModule(ModuleEnum.findModule(source.getInteger("module")));
}

if (source.containsKey("opType")) {
opLog.setOpType(OpTypeEnum.findOpType(source.getInteger("opType")));
}

if (source.containsKey("level")) {
opLog.setLevel(OpLevelEnum.findOpLevel(source.getInteger("level")));
}

return opLog;
}

private OperateLog convertBasicField(Document source) {
Gson gson = new Gson();
return gson.fromJson(source.toJson(), OperateLog.class);
}
}

上面代码我用了GSON做common field的转换,如果你不这样写,就需要判断每个字段,然后进行填充。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